深圳市華典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龍華區深圳北站匯隆商務中心一號樓9樓
總機:0755-29484600 15019285948
郵箱:mail@huadior.com
西方傳統管理模式與阿米巴經營模式的區別
發布日期:2019年4月17日 信息來源:華典智慧 瀏覽:35412
西方傳統管理模式,是通過消耗人來做事,而阿米巴經營模式的經營,則是通過做事,來培養人,來成就人。誠如王陽明所言: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從行事流程上,二者幾乎沒有區別,但出發點及意識層次,卻有本質的區別。
西方傳統管理模式的管理,著重工具和方法,認方法論為導,追求利潤至上,主要是高層經營,而阿米巴經營模式的經營,著重理念哲學落地貫穿,是認價值觀為導向的,它秉承義利合一,實現全員經營。
西方傳統管理體系的核心問題是致力于使一切趨于平庸,它迫使人們越來越辛苦地工作,以彌補一種缺失——人們在一起共同工作處于最佳狀態時所特有的精神和集體智慧的缺失。”它的主要特征是:
1.依賴測量考評的管理:關注短期業績考核指標;排斥無形指標。(真正重要的東西你只能測量到3%。——愛德華?戴明博士)
2. 以服從為基調的文化:靠取悅老板來出人頭地;靠恐懼氣氛管理。
3. 圍繞結果的管理:管理層制定目標;員工被迫承擔完成管理目標的責任(也不管在現有體系和程序內這是否可能)。
4. “正確答案”對比“錯誤答案”:重視解決技術問題;忽視發散性(系統)問題。
5. 同質化:多樣性被視為問題、需要解決掉;用膚淺的協議來抑制沖突。
6. 可預測性和可控制性:管理就是控制;“管理的三位一體”是計劃、組織和控制。
7. 過度競爭與互不信任:人與人的競爭是實現所要求的業績的必要條件;沒有人們的相互競爭就沒有創新。(我們已經被競爭給出賣了。——愛德華?戴明博士)
8. 整體的缺失:肢解分離和碎片化;局部的創新不能得到廣泛傳播。
這八個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但在中國企業中表現得更為突出。中國企業流程和決策機制的規劃基礎是權力,而不是客戶價值,這就導致現在的流程再造、組織改造全部走偏離,因此,現在需要把中國企業傳統的中央集權制轉變成客戶導向、市場導向。在內部,也要從業績導向、壓榨懲罰式的對待員工轉變成真正的人性化管理,讓員工得到應有的尊重,激發他的潛能,從過去簡單的要他干,轉變成他要干。
總之,企業的戰略能否貫徹到位,取決于“知不知、能不能、愿不愿”九個字所構成的三個機制層次的實際狀態,無論是對外部、還是內部都是如此。價值觀和運營系統決定了企業和內部員工“愿不愿”,約占60%的比重;組織、培訓等資源性的因素決定企業和內部員工“能不能”,占比30%;管控與考核決定企業和內部員工“知不知”,是保障性因素,占比10%。
如果員工對企業沒有安全感、歸屬感、榮譽感,就必然缺乏主人翁意識,如果在思想未統一的組織里放權給員工,可能會適得其反。也就是說,如果大家沒有共同愿景,對企業運營的現實沒有共同分享的心智模式,放權只能增加組織的壓力,削弱組織的創造力,并加重組織協調和維持運營方向的管理負擔。
與之對應的是,阿米巴經營則可實現:
1. 全員參與的自主經營
2. 以核算作為衡量員工貢獻的重要批標,培養員工的目標意識
3. 高度透明的經營
4.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體配合與整合
5. 培養企業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