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華典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龍華區深圳北站匯隆商務中心一號樓9樓
總機:0755-29484600 15019285948
郵箱:mail@huadior.com
【華典資訊】阿米巴:制造業常見七大通病
發布日期:2021年3月30日 信息來源:華典智慧 瀏覽:1231
問題1:
生產計劃隨意無責:工廠沒有生成日計劃,也沒有形成計劃完成目標,而是每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什么好做就做什么,同時一天能做多少就算多少,生產計劃、銷售需求不一致,隨意插單,導致客戶抱怨很大,嚴重影響客戶滿意度。
對策1:
標準限制法:針對問題,推行生產計劃模式,將生產計劃分解到每一天,采取召開工序對單會議,三天滾動,一天冷凍計劃實施。
我們主張企業的員工按規定標準的流程做事,放棄隨意,避免犯錯,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時間、制約、規定、責任,約束才會有效率。
問題2:
考核懶散懶惰:工廠在面對交貨周期只有7、8天的時候,車間部門才開始做月考核。
對策2:
日計日考核法:月考核不能快速發現生產現場所出現的異常問題,這是一種考核懶惰事后算帳的表現。我們通過實踐發現一件事情:制造型企業的績效考核中制造部門不能用月考核。 制造型企業必須以“日”為單位,考核的模式也必須以“日”為單位。實踐再一次證明:車間、PMC、采購、工程、配套部門、為生產服務的部門,考核設計必須以“日”為單位。
問題3:
員工做事拖拉:很多時候,人不去檢查自身的問題時就會放縱自己,很多事情也可以“走著瞧”、“慢著干”、“以后再說”。如公司在實施“訂單評審管理”動作,有組織對訂單交貨日期進行檢討評審工作,但沒有對各部門、各崗位工作內容及完成的進度進行細分分解與標準化,訂單進度不能按預期完成,造成部門或崗位工作能拖就拖,嚴重影響訂單生產及交貨時間。
對策3:
時間量化法:制定生產工序分段的“時間量化跟進表,凸顯時間節點的作用,可以延減計劃的時間跟實際時間的差異、檢查進度、量化時間、明確責任人。我們不要靠嘴巴去催,也不要靠人盯人的模式,更不要靠哥們義氣,而更多強調對事談事,對“進度節點”談事,利用這個方法,可以提高一群人的效率。
問題4:
管理只憑感覺:只憑感覺下結論、作決策,是我們很多企業管理人員的通病。部分工廠管理人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沒有利用數據分析,而是僅憑以往的工作經驗,憑自己的感覺做出判斷,做出改善方案。
對策4:
數據流動法:指的是通過對原始表單中的原始數據經過統計用來考核,形成管理或經營數據,然后將數據當中所隱含的信息和價值進行充分的挖掘,通過數據的循環流動與對比,找出管理的主要失控點,進而對失控點進行改善的一種管理方法。針對部門主管反應的問題,以數據的形式對問題進行分析檢討而不是靠“聽說”辦事。
問題5:
只重方案,不抓執行:只重視流程、制度、方案的編寫,但是對于流程、制度、方案的執行和落實不重視,認為流程、制度、流程編寫完成,流程自然得到執行;制度形同虛設,實際運作沒有按規定執行。
對策5:
稽核控制法:讓管理者從人們抗拒執行的普遍心態出發,設計出“反復抓,抓反復”的方案,以提高執行的效果。我們抓稽核就是在抓反復,我們的稽核體系就是一個抓反復的體系,因為稽核不只是查一次,而是反復查,它是以你肯定要違反為前提的。因為它符合“反復抓,抓反復”的這個原則,在抓的過程中改變人,通過事情來改變人。所以,我們的稽核體系有很大的作用。
問題6:
推卸責任:推卸責任,只管別人。當業務人員向老板反饋產品出現問題時,各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相關人員在推卸責任,在講別的部門或別人的問題,沒有正視自己的問題,人人都在講“故事”。
對策6:
案例分析法:因為當人不了解細節的時候,都會講“故事”,而且會把問題推給別人。通過案例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哪個部門、哪個細節、哪個員工在什么地方出錯,問題一目了然,有證有據,誰都無法推卸責任,每個部門和員工都必須正視自己的問題。而案例分析法只是發現問題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公司要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樹立正風,去掉“講故事”的文化。
問題7:
只顧結果:只顧目標、理想,不管過程提升。如某工廠實施管理改善進程中發現因物料齊套率低(只有66.7%),導致生產上線時才發現物料沒有到齊,臨時轉拉生產現象頻繁發生,生產計劃達成率低,嚴重影響到了出貨及客戶滿意度。針對此問題在商解決方案時,發現上級的要求是一周后物料齊套率必須從現在的66.7%提升到90%以上,沒有考慮到現實問題及人員能力狀況(只要結果,不管過程)。
對策7:
分層漸進法:結合現有問題及采購工作能力分為三個階段目標實施,設立新的三級目標(第一階段目標85%,第二階段目標90%,第三階段目標95%)。只有讓員工跟著企業成長,才能夠產出更好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