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華典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龍華區深圳北站匯隆商務中心一號樓9樓
總機:0755-29484600 15019285948
郵箱:mail@huadior.com
當代管理理論:企業經營與企業文化
發表日期:2018年10月25日 信息來源:華典智慧 瀏覽:7312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企業文化受到了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在企業管理領域引發了一場關于企業文化研究的熱潮。發展至今,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成為影響企業經營和發展成敗的關鍵因素。
二戰后,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文化水平的進步,企業員工的主體意識開始變得越來越強。他們不再滿足于簡單枯燥的機械工作方式,而是更加關注生活的質量,更加重視參與管理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更加趨向人性化和人本化。同時,經濟的全球化促使各國的文化不斷地碰撞、交流和融合,為企業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機遇。在時代的要求下,更加強調人性化的當代管理理論應運而生,但是當代管理理論在實踐的操作中還是產生了許多的問題,根本性的問題還是無法得以解決。
就日本而言,從戰后十年的經濟恢復,再到1973年的經濟奇跡促使日本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究其原因,從文化的角度上,這便是東西方文化在日本融合的結果。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在日本產生了新的企業文化和經營哲學,促使日本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脫穎而出。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將宗教哲學思想與管理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這種從哲學的高度來進行企業文化體系化構建的做法為當代管理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較為深入地被引入到中國的企業界。中國開始了經濟體制改革和企業制度創新的實踐探索。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更是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經濟改革的重心。中國企業家在不斷的實踐和積累中伴隨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形成了許多優秀的企業文化,例如海爾文化、聯想文化和華為文化等,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中國特殊的國情:一百多年恥辱的近代史而產生的當代中國人對封建文化的一味排斥,文革對傳統文化的破壞,我國經濟起步比較晚……這一系列問題導致了我國總體上企業文化建設的緩慢現狀,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民的生活水平。
對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進行研究,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一方面,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自身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其中產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另外中國是吸收和融合印度佛教思想最好的范例,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能量。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后,西方的技術、人才、資本大量進入中國大陸,機遇與挑戰并存,既有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環境,又面臨著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的競爭和侵蝕,這就迫切要求我國企業界盡快建立更加優秀的企業文化,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在這一次東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中,研究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為我國發揮自身文化優勢,吸收外國文化優秀成果,構建優秀的企業文化提供了思路和范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內外很多學者、企業家都開始研究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國內主要有任世強、曹岫云、鐘放等的管理哲學研究,主要是將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學歸結為一種心學。而在西方管理哲學中,與此相關的是西方強調人性的人本主義管理哲學思想。另外日本本國學者和企業家對稻盛的研究也多關涉日本宗教對稻盛和夫的影響。他們認為,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學主要是在日本佛教思想的影響下,汲取了佛教“一切為眾生服務”的“利他”經營哲學。
本文探討了稻盛和夫生長的時代大環境和日本近代歷史上的主要思想流派的思想觀點對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影響。運用理論分析方法,對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和探討,找出了它的出發點、核心理念、歸宿以及它在現實的企業經營中的實踐運用。最后闡述當代管理理論和企業經營面臨的現實問題,分析了它們的缺陷和不足,將其與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進行對比,思考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對它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