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華典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龍華區深圳北站匯隆商務中心一號樓9樓
總機:0755-29484600 15019285948
郵箱:mail@huadior.com
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產生的現實背景
發表日期:2018年10月26日 信息來源:華典智慧 瀏覽:7849
1、稻盛和夫其人
稻盛和夫,1932年1月30日生于日本鹿兒島縣的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家中共有六個兄弟姐妹,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父親是一個“技術高超,但沒有貪念”的紙張印刷工人,父母都是凈土真宗的信仰者。1955年稻盛和夫從鹿兒島大學工業部畢業,畢業后經鹿兒島大學的內野正夫教授介紹到京都風工業工作。1959年,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創辦了京都陶瓷會社(現名京都陶瓷,簡稱“京瓷”,Kyocera);1984年52歲的稻盛和夫創立了第二電信電話公司(簡稱為“第二電電”,DDI)。2001年根據《財富》雜志排名,京瓷公司和第二電電公司都進入了世界五百強。2010年,受當時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三顧茅廬”之邀,已經出家為僧、78歲高齡的稻盛和夫出山執掌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一年之后日航便扭虧為盈,為日本政府節省下幾百億美元的刺激開支。稻盛和夫也在親身的企業實踐經營中探索和總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成體系化的經營哲學,這套極富智慧和實踐操作性的經營哲學被稱之為“稻盛哲學”。稻盛和夫本人也因此躋身于與松下幸之助(松下創始人)、盛田昭夫(索尼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本田創始人)齊名的“日本四大經營之神”行列。
稻盛和夫不僅是一位世界聞名的企業家,還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慈善家、思想家和哲學家。他積極發起、組織并親自投身于各種社會活動的實踐當中。1984年稻盛和夫創立“稻盛財團”,并設立了“京都獎”以表彰在尖端技術、基礎科學和思想藝術等領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士。此外,他創立了以培養出優秀的年輕一代經營者為宗旨的“盛和塾”并親自擔任塾長向年輕一代傳道講學。
稻盛和夫晚年退出第一生產線,出家為僧,潛心于對自己經營哲學的總結和對自己心靈的佛學修煉中。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在日本已經被奉為企業經營的圭臬。對于稻盛和夫的評價,季羨林說:“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2、戰后日本經濟的崛起
稻盛和夫出生于1932年,稻盛的整個青少年階段可以說是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成長的。到了二戰的中后期,由于各大戰場上日軍主力相繼被殲滅,戰爭主動權徹底喪失,再加上美國對日本的轟炸和封鎖,日本生活品生產基本進入了停滯狀態,明治時期以來所積累的財富消耗一空。一個負責民生經濟的日本將軍曾在日記里這樣寫道:“至日本投降時整個日本只剩下了兩種人——死人和瀕死的人,日本平民能吃進嘴里的就只有子彈啦。”
但是,當時日本國內并沒有陷在極度的失望中不能自拔,相反的,戰爭的苦難磨練了日本民族的性格,使他們對未來的建設充滿了希望。稻盛和夫在自傳回憶自己當時的國語老師告誡同學們的話:“我每天都沉浸在愛河里,”“國家雖然戰敗了,但是年輕的你們不能喪失希望,要像櫻島一樣噴薄欲出。”[⑤]這種特殊的社會環境無疑對以后稻盛經營哲學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場危機在二戰結束后由于國際環境的突然改變而得以消除。二戰結束后,很多國家都免除了對日本的索賠要求,美國為了牽制西太平洋國家,將日本作為了在遠東的據點,不僅免除日本的一切賠償,更是對日本進行了經濟上的大力援助和救濟,并強制日本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民主改革,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各個領域。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在日本掀起了一場采購熱潮,這使得日本商品再次進入世界市場。1945年到1955年十年時間被譽為日本經濟的“復興期”,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初步的發展。1956年以后一直到1973年的十七年時間里,在相對穩定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下,日本經濟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美國的扶植,一直保持了每年超過10%的高速增長。到1968年,日本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躋身于世界工業強國之列。
國際環境的改變、美國的扶植以及本國政府的支持為日本的民族企業家們提供了良好的經營環境,同時百廢待興的國內要求也激勵著日本的民族企業家們為振興國家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