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華典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龍華區深圳北站匯隆商務中心一號樓9樓
總機:0755-29484600 15019285948
郵箱:mail@huadior.com
稻盛和夫: 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上)
發表日期:2018年11月13日 信息來源:華典智慧 瀏覽:7312
自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經濟學家們已經發表了許多高見,但企業家發言的相對較少,特別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家,真正有份量的見解還不多。因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還沒有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危機,我們的企業還缺乏應對這類危機的經驗。
稻盛和夫先生赤手空拳40年創建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而在稻盛先生創業的50年中,他先后經歷過兩次石油危機、經歷過日元升值危機和日本泡沫經濟危機。而每次危機過后,稻盛先生的企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稻盛先生具有應對和克服經濟危機的豐富經驗:把危機看做成長的機會,把蕭條當做再發展的飛躍臺,都是他的經驗。
蕭條是成長的機會
蕭條是成長的機會。企業在不景氣的情況下,正好有時間來增強體質,為下一次飛躍積蓄力量。
企業經歷了蕭條的考驗,就可能有大的發展。蕭條意味著艱難和痛楚,但蕭條可以而且必須成為企業再次飛躍的臺階。不景氣的程度越嚴重,越是要以積極開朗的態度面對,全員團結一致,切蹉琢磨,集思廣益,竭盡全力去突破困境。
蕭條是嚴酷的、讓人難受難堪的,但是,蕭條決不是經營者可以消極悲觀的理由。
今年“京瓷”將迎來創業50周年紀念。去年,我出席了在紐約的京瓷美國子公司的董事會會議,京瓷在加利福尼亞的子公司“京瓷國際”今年也將迎來創建40周年紀念。“京瓷”原來只是京都的一家小企業,但僅在創業十年后,就到美國加利福尼亞設立營銷基地,接著又在圣地亞哥建設工廠,開始本地化生產。
就是發展非常順利的“京瓷”,在這50年中也遭遇過石油危機、日元升值危機、泡沫經濟危機等多次嚴重的經濟蕭條,每當此時,我總是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但是,每一次蕭條過后,“京瓷”的規模都會擴大一圈、兩圈。從這個經驗當中,我得出“應當把蕭條當做成長的機會”這樣一個結論。
蕭條來臨,員工團結應對,就可以造出一個“節”來,像竹子那樣的節。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遇到蕭條,全體員工凝成一股繩,發憤努力,形成“節”,使企業再次快速成長。也就是說,這種“節”越多,企業就變得越發優秀。
預防蕭條的策略—高收益
應對蕭條最高明的一招,就是在平日里打造企業高收益的經營體質。
高收益意味著什么呢?它是一種抵御能力,使企業在蕭條的形勢下照樣能站穩腳跟。也就是說,企業即使因蕭條減少了銷售額,也不致于陷入虧損。換句話說,高收益就是預防蕭條最重要的策略。
同時,高收益企業有多年積累的、豐厚的內部留存,即使蕭條期很長、企業長期不贏利也依然承受得住考驗。另外,此時可以下決心用多余的資金進行設備投資,因為蕭條期購買設備比平時便宜許多。所謂經營,不能臨時抱佛腳、被蕭條逼入困境后才奮起努力,而是在平時就要盡全力打造高收益的企業體質。
如果是高收益,銷售額急速下滑仍能確保贏利
一旦蕭條降臨,必須化不利為有利,把蕭條轉化為成長的機會。但是,在這之前,作為企業經營者,我們有自己必須思考的問題,那就是蕭條到來之前的準備工作。我們無法預測什么時候發生怎樣的蕭條,但事先有沒有應對蕭條的預防措施,所產生的結果就會大相徑庭。
我多次跟大家講過,“沒有10%的銷售利潤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經營。”有人說,毛利不大的流通行業、零售行業,要實現10%的利潤率很困難。但是假定毛利率只有20%、30%,如果從中擠出10%的利潤率是困難的話,那么擠出7%、8%的利潤率則是可能的,應該努力達到。
平時努力打造一個高收益的企業體質,就是預防蕭條最有效的策略。
為什么高收益的企業可以預防蕭條呢?蕭條出現時,首先是客戶的訂單減少,對制造業來講,就是沒有活干,可賣的產品減少,由此銷售額降低,比如本來賣100個的現在只能賣90個,利潤當然會減少,但因為平時有10%的利潤率,即使銷售額下降10%,照樣可以贏利。不!就是銷售額下滑兩成,企業仍然可以保證有一定的利潤。為什么?因為利潤率高意味著固定費用低,原來有10%的利潤率的話,銷售額下降10%,利潤只會下降5%、3%、2%,只有當銷售額下降30%、40%時,才可能出現赤字。
如果企業利潤率達到15%、20%,極端地說,即使銷售額下降一半,企業仍可贏利。也就是說,一個高收益的企業即使遭遇蕭條,銷售額大幅下降,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潤。
過去有過所謂“石油沖擊”,有過日元升值危機,我們經歷過多次經濟蕭條,但是在“京瓷”50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次虧損,也就是說50次的年度決算,年年贏利。
“京瓷”的銷售額曾經在半年中就降了90%,但還是沒有出現虧損,因為當時它的利潤率達到30%。因為“京瓷”具有獨創性技術,能制造當時誰也做不了的新型陶瓷產品,所以有很高的利潤率,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銷售額大幅下滑也不會出現赤字。
“沒有10%的銷售利潤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經營。”我說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企業在平時、在經濟繁榮時期就必須付出最大的努力;二是為了應對經濟蕭條的襲擊,一個強健的企業體質是多么重要。
第一次“石油沖擊”時,“京瓷”面臨訂單日益減少、將要無活可干的境況,即便如此,“京瓷”的利潤還在繼續增加。
1973年10月前后,石油危機開始沖擊日本。1974年1月,“京瓷”的訂單每月有27億日元,但到了同年7月,降至不足3億日元,可以說是驟減。生產總值也從1974年5月的26億日元猛降至1975年1月的9億日元,情況極為嚴峻,在如此大蕭條的壓迫之下,連大企業也紛紛停產,削減、解雇員工,或讓員工歇業待崗。但此時“京瓷”沒有削減、解雇一名員工,也沒讓一名員工待在家里。在保證員工繼續就業的同時,“京瓷”仍然保持了相當高的利潤。
蕭條降臨之后再匆忙應對,是不可能提高收益的,而平日的高利潤率正是應對蕭條的最好準備。
豐厚的內部留存可以保障員工生活
預防蕭條,高收益的企業體質之所以有效,還有一個理由。
持續高收益的體質使企業積累了相當多的內部留存。縱使因蕭條而轉為赤字,一年兩年,就是不向銀行借款,不解雇員工,企業照樣挺得下去。
缺乏高收益體質,經營拮據,企業就無法儲備自有資金。只有高收益才能對抗經濟蕭條,談到這一點,我還想起了一些往事。
無論作為一個普通的人,還是作為經營者,我都屬于謹慎小心又愛操心的那一類。“一旦遭遇蕭條該怎么辦呢?”我從年輕時開始,就一直忐忑不安,也正因為如此,我就格外努力,結果是實現了高收益,同時也增強了企業的體質。所以,1974年石油危機到來時,在公司的安全性方面我有足夠的自信。
經濟不景氣,員工就動搖。當時我這樣說:“請大家不要擔心,即使優秀企業也因不景氣接連破產,然而我們‘京瓷’仍然可以生存,哪怕兩年三年銷售額為零,員工們照樣有飯吃,因為我們具備足夠的內部留存。所以大家不必驚慌,讓我們沉著應戰,繼續努力。”我用這些話來穩定軍心,而事實上當時我們的確有足夠的資金。
“京瓷”經營至今,一直在不斷地充實企業的內部留存。截止到2008年3月,“京瓷”集團有現金、銀行存款6000億日元,股票4000億~5000億日元,合計約有10000億日元的內部留存,足以應對任何的蕭條與不景氣。
這就是松下幸之助所講的“水庫式經營”。幾十年前我聽松下先生講演時,也想搞“水庫式經營”,而且從那時開始我就一直實行“水庫式經營”,這就是防御蕭條最好的辦法。而且這樣做還能穩定人心,面對蕭條,員工們可以不必驚惶失措,而能沉著冷靜地去克服困難,這就是高收益的企業體質所具備的優點。
日常經營中不斷積累內部留存就可以預防蕭條。企業總是微利,在內部留存很少的狀態下遭遇蕭條,企業就難以承受,經營者就會寢食難安。我一貫強調,企業至少要有10%的利潤率,意義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