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華典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龍華區深圳北站匯隆商務中心一號樓9樓
總機:0755-29484600 15019285948
郵箱:mail@huadior.com
稻盛和夫:【蕭條時】全體員工都應是推銷員
稻盛和夫指出,“克服蕭條,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種各樣的蕭條,就形成了許多的“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并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蕭條時期,全體員工都應成為推銷員。員工平時有不同的崗位,平時都會有好的想法、創意、點子,這些東西在蕭條時期不可放置不用,可以拿到客戶那里,喚起他們的潛在需求,這件事全體員工都要做。”
首先,有一點希望與大家取得共識,就是要以積極開朗的態度去突破困境。蕭條越是嚴重,我們越是要咬緊牙關,堅忍不拔,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闖過這道難關。決不悲觀,必須以積極開朗的態度應對難局。
接著,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蕭條是成長的機會”,企業就是應該通過蕭條這樣一種逆境來謀取更大的發展。
實際上我經營的京瓷公司就是如此。京瓷今年迎來了創立50周年,而在這50年間京瓷沒有出現過一次虧損,實現了企業順利成長發展的目標。但是回顧這半個世紀的歷史過程,我們曾遭遇過多次嚴重的經濟蕭條。
70年代的石油危機,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機,90年代的泡沫破裂的危機,2000年代IT泡沫破裂的危機,我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經濟蕭條。
每次面臨蕭條,作為經營者的我總是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但是,為克服蕭條不懈努力,每一次闖過蕭條期后,京瓷的規模都會擴大一圈、兩圈。從這些經驗當中,我堅信“應當把蕭條視為成長的機會”這樣一個結論。
企業的發展如果用竹子的成長作比喻的話,克服蕭條,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種各樣的蕭條,就形成了許多的“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并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將蕭條視作機會,重要的是在平日里打造企業高收益的經營體質,高收益正是預防蕭條的最佳策略。為什么呢?因為高收益是一種“抵抗力”,使企業在蕭條的形勢中照樣能站穩腳跟,就是說企業即使因蕭條而減少了銷售額,也不至于陷入虧損。同時,高收益又是一種“持久力”,高收益企業有多年積累的、豐厚的內部留存,即使蕭條期很長,企業長期沒有盈利,也依然承受得住。另外,此時可以下決心用多余的資金進行設備投資,因為蕭條期購買設備比平時便宜許多。
像這樣,在蕭條到來之前,就應該盡全力打造高收益的企業體質,這才是經營。平時沒能實現高收益,遭遇蕭條,必須堅忍不拔,千方百計去克服蕭條。但是,經營者本來應該思考的是蕭條之前的準備工作。雖然蕭條往往突如其來,但是作為應對蕭條的預防策略,平日里有沒有實現高收益經營,這是首先要提及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在公司內外總是強調“沒有10%的銷售利潤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經營。”蕭條出現,首先是客戶的訂單減少,對制造業來講,就是沒有活干,可賣的產品減少,由此銷售額降低,比如本來賣100個的現在只能賣90個,利潤當然會減少,但因為平時有10%的利潤率,即使銷售額下降10%,照樣可以盈利,不!就是銷售額下滑兩成,企業仍然可以保證有一定的利潤。只有當銷售額下降30%、40%時,才可能出現赤字。因為利潤率高意味著固定費低,銷售額多少降一些,利潤只是減少而已。如果企業利潤率達到20%、30%,即使銷售額降去一半,企業仍可盈利。就是說一個高收益的企業即使遭遇蕭條,銷售額大幅下降,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潤。這意味著企業的基礎非常穩固。
Q:但當蕭條的風暴席卷而來的時候,領導人應該怎樣來執掌經營之舵呢?下面依次講述我思考的應對蕭條的五項決策。
蕭條對策一
全員營銷
▼
蕭條時期,全體員工都應成為推銷員。員工平時有不同的崗位,平時都會有好的想法、創意、點子,這些東西在蕭條時期不可放置不用,可以拿到客戶那里,喚起他們的潛在需求,這件事全體員工都要做。
營銷、制造、開發部門不必說,間接部門也要參與,全體員工團結一致,向客戶提案,創造商機,直到拿到訂單,向客戶交貨為止。這樣做,不僅讓客戶滿意,而且當事人本人也能掌握整個商務流程。不是陪著銷售人員跑客戶、當助手,而是將自己平時好的想法、創意、點子結合到商品中向客戶推銷。蕭條時期這件事應該讓全體員工都主動思考。
剛才講過京瓷遭遇石油危機大蕭條時就是這么做的。
京瓷平時研究、開發、生產,銷售都分工明確,但當石油危機使訂單大幅下降時,我就提出建議“讓我們實行全員營銷吧!”
號召對營銷完全沒有經驗的現場生產人員“去賣產品”,過去向人打招呼都會臉紅的人,只會埋頭現場工作的人也要去拜訪客戶,帶著寒意又夾著汗水,努力向客戶提出建議“有活嗎?有什么可以讓我們干的嗎?我們什么都干!”
這樣拼命爭取客戶的訂單。
這樣的做法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一般來說,生產和銷售往往是一種對立的關系,比如,訂單不多時生產會對銷售發牢騷“銷售賣得不好。”銷售反過來又怪生產“你們沒有生產出能暢銷的產品”,互相之間會爭吵起來。
但是生產人員也去賣東西,他們就會明白營銷不容易。由于生產人員也有了銷售的經驗,生產人員理解了銷售人員的辛苦,銷售人員會感謝生產人員,這樣就會促進兩者的和諧,有利于雙方更好配合,更好地展開商務話動。
通過全員營銷,大家就會產生一種同感:即使是最尖端技術的企業,賣東西、銷售產品仍然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名牌商學院畢業、擔任企業重要干部的人中間,有的人到客戶那里推銷產品卻不懂得要低聲下氣。像小伙計一樣,低頭搓手道:“能不能請您下一點訂單呢。”必須低頭懇求,這是商業活動的基礎。
我常對員工們講,營銷的基本態度就是要當“客戶的仆人”只要是為了客戶我們什么都干。完全像一個仆人,缺乏為客戶盡心盡力的精神,蕭條期要獲得訂單是不可能的。讓缺乏這種經歷的人當企業的干部,公司很難經營得好。不管是搞生產的還是當會計的,任何部門的人,讓他們都經歷在別人面前低頭討訂單的辛苦,這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在蕭條期讓全體員工都懂得要訂單有多難,經營企業有多難,特別是營銷部門以外的干部,讓他們有切膚般的體驗是很重要的。
蕭條對策二
全力開發新產品
▼
蕭條時期全力開發新產品非常重要。平時因工作忙碌而無暇顧及的產品,沒空充分聽取客戶意見的產品,都要積極開發,不僅是技術開發部門,營銷、生產、市場調查等部門都要積極參與,全公司團結一致共同開發。
蕭條時期客戶也會有空閑,也在考慮有無新東西可賣。這時主動拜訪客戶,聽聽他們對新產品有什么好主意、好點子,對老產品有什么不滿或希望,把他們的意見帶回來,在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中發揮作用。
現場許多技術開發人員平時就考慮過開發這樣那樣的新產品,希望有機會向某種新技術挑戰,因為太忙總不能著手研發。比如做糕點的店家,很想使用新材料做些新式點心,但因為老產品一直暢銷,平時做老式點心已忙得不可開交。但蕭條期就是好機會,可以試做試賣了,蕭條期有了空閑反倒可以進行新的嘗試,能夠發起新的挑戰,這時候也應該進行這樣的挑戰。
同時,蕭條期把這些新想法拿到客戶那里,因為蕭條,客戶也沒事干,閑得發慌。在仔細聽完你的意見后,他們也會提出新的創意。這些會催生意想不到的訂單,從而可以更大地擴展業務的領域。
實際上曾有過這樣一件事。蕭條期開發出用于釣魚桿的陶瓷導向圈。
京瓷創業后不久,曾經利用新型陶瓷的特性,生產出用于紡織機械的零件。在紡織機械上,因為紗線高速運行,同紗線接觸的零件很容易磨損,用不銹鋼做的零件也只能用一天就會因磨損而斷裂。這些地方提供硬度高、耐磨性好的陶瓷零件來代替,效果極好。
但到石油危機時,紡織機械一下子滯銷,京瓷也斷了訂單。此時我們就實行“全員營銷”、“全力開發新產品”這兩條。
我們有一位營銷員去拜訪某家魚具制造企業,看見一種釣魚的魚桿附有卷線裝置,其中天蠶絲線滑動的接觸部位使用金屬導向圈。這位營銷員注意到這一點,提出建議:“我們公司具備新型陶瓷技術,利用這項技術,紡織機械在與高速運動的紗線接觸的部位,就用我公司耐磨的陶瓷零件。你們魚桿上與天蠶絲線接觸的金屬導向圈,改用陶瓷試試怎么樣,一定非常適合。”
但是魚桿上的導向圈,并不像紡織機械因為紗線不停的高速運轉而很快磨損,只是投桿時滑動一下。所以對方回答說:“用陶瓷的價格高,沒必要。”
但這位營業員不死心,為了引起對方的興趣,繼續耐心地動員說:“用陶瓷零件不僅不磨損,而且可以減少與絲線之間的摩擦系數。”
實際上釣魚時先要揮舞魚桿讓魚鉤飛出去,如果摩擦系數大,絲線滑動阻力大,魚鉤就飛不遠。還有一點,現在的金屬圈,在釣到大魚時,因摩擦力大,絲線會“啪!”的一下斷掉。釣到大魚時興奮不已,但偏偏在此關鍵時刻線斷了,多掃興!為什么魚線會斷,因為釣到大魚時,線上突然產生很大的張力,線與圈上壓力大增,這么拉著,摩擦生熱,就把天蠶絲的魚線熔化了,線瞬間斷裂。
魚具企業的領導人聽了這位營業員的話就同意試試。先用原來的金屬圈,加上負荷用力拉,果然魚線發熱斷裂,然后換上陶瓷圈,一點問題沒有,非常理想。“就是它了!”魚具企業領導人一捶定音。附帶陶瓷導向卷的釣魚桿在釣魚比賽中大獲全勝,魚具企業更加信服了。從此這家魚具企業決定立即采用陶瓷導向圈。
這一新產品對蕭條期京瓷的訂單、銷售額的擴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效益繼續擴大,現在凡是高級魚桿,全都用上了陶瓷導向圈,普及到了全世界。價格并不高,但直到現在每個月仍要銷售五百萬個,對我們的經營持續做出了貢獻。
這個例子說明蕭條期開發新產品,并不是手忙腳亂去開發全新的東西,利用自己過去做過的東西去喚起新的需求是完全可能的。在自己公司的技術、產品的延長線上開發出新產品,這是在蕭條期應該努力去做的。
蕭條對策三
徹底削減成本
▼
蕭條時期競爭愈加激烈,眼看著訂單數量、單價不斷下降,這時仍要維持盈利,必須徹底削減成本,成本的下降程度要大于價格的下降才行。
但平時在削減成本方面已經做過很大努力,再要大幅削減成本,一般人都認為“太難了,不可能”,但這不對!“從認為不可能時重新開始!”看似干的毛巾還要再用力絞,要努力徹底削減成本。
人工費不可能隨便降低,因此除了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外,一切都要重新審視,各方面的費用都必須徹底削減。
“現在的制造方法真的是最好的嗎?有沒有更便宜的材料?”對過去的做法從根本上進行重新研究改進,堅決進行全面性變革,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僅是制造設備等硬件,在組織的統合、廢除等軟件方面也要動手術,徹底地合理化,堅決削減成本。
蕭條時競爭激烈,價格不斷下降,在這種價格下仍要擠出利潤,必須徹底降低成本。在接近極限的低價格下仍能做出利潤,如果能夠打造這樣的企業體質,因為蕭條不可能無限持續下去,等到景氣復元,訂單恢復時,利潤率將會迅速增長。
要努力通過降低產品成本來降低整個企業的盈虧平衡點。即使銷售額減半仍能做出利潤,如能打造這樣的企業體質,當銷售額恢復或者上升時,就會實現比過去更高的利潤率。
就是說在蕭條期,在價格低、銷售額低的情況下仍能產生利潤,這種肌肉型的企業體質一旦形成,當景氣復元、銷售額恢復時,就會成為高收益企業。
蕭條期正是增強企業體質的好機會。景氣好的時候訂單很多,為了完成這些訂單就要全力以赴。即使想要削減成本,員工們也不會認真實行,但到了蕭條期,全體員工都會非常認真,努力降低成本。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蕭條才是企業徹底削減成本的唯一的機會。
如果這樣思考問題,那么蕭條降臨,企業努力削減成本,這不是迫不得已的、消極的對策,而是企業為了再次飛躍而采取的積極主動的改進經營的對策。
相反,“因為是蕭條,虧本也是沒辦法的事”,束手無策,不積極應對,那么即使景氣復元,也只能取得很少的利潤。這種企業的經營只會像走鋼絲一樣不斷左右搖擺。
抓住蕭條這個機會,花心血與員工共同努力,徹底削減成本:“把走廊里的燈關掉”,“把廁所里的燈也關掉”,不斷采取切實的措施。看起來似乎是小事,但是與員工一起,一步一步、實實在在地削減經費,正是這種努力才是構建高收益企業的最切實有效的方法。
蕭條對策四
保持高生產率
▼
必須在蕭條期仍然保持高生產率,這點非常重要。
因蕭條而訂單減少,要干的活少了,如果仍然由過去同樣多的人來生產,制造現場的生產效率會下降,車間里工作氣氛會松弛。
這種情況下,應該把多余的人從生產線上撤下來,維持制造現場的緊張氣氛。過去花費許多辛苦好不容易提升上去的生產效率,在蕭條期如何維持,我曾經絞盡腦汁。
石油危機時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前面已講過,當時許多企業解雇員工,當時我考慮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員工失業,但訂單短時間內驟減,如果仍由原有人數來做,就無法維持過去的高生產效率。作業效率一旦下降,再想恢復原有的高生產率談何容易。
基于這種想法,當時我決定既然訂單降至1/3,那么制造現場的人員也減至1/3,剩下的2/3的人員從生產線上撤下來,讓他們去從事生產設備的維修、墻壁的粉刷、花壇的整修等工廠環境的美化工作。同時舉辦哲學培訓班,讓員工們重新從根本學習我的經營哲學,使企業內全體員工掌握共同的思維方式。
就是說,在因蕭條而減產時,也決不降低生產效率,不僅要維持高生產率,而且去做平時無暇顧及的環境整理工作,去開展統一組織方向的哲學學習活動,這將成為使企業再次飛躍的推動力。
當然2/3的人不生產又要把企業維持下去,前面提到的,企業必須有充足的內部留存。打造企業的高收益體質,確保足夠的內部留存,才可能應對危機,這點不可忘記。
蕭條對策五
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
蕭條是構建企業內部良好人際關系的絕好機會。蕭條來臨,勞資關系往往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比如,剛提出要減少部分工資,平時認為圓滿的勞資關系立即變為緊張的對立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蕭條就是考驗勞資關系的試金石。
在困難的局面之下,職場和企業的人際關系受到考驗,同甘共苦的人際關系是否真的已經建立,職場的風氣、企業的風氣從正面受到考驗。從這個意義上講,蕭條是調整和再建企業良好人際關系的絕好機會,應趁此機會努力營造更優良的企業風氣,這點十分重要。
我一貫強調,經營企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經營者與員工的關系問題。經營者要愛護員工,員工要體諒經營者,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必須建立這樣的關系。不是資本家和勞動者的對立關系,而是勞資雙方持有同樣的觀點,共同謀求企業的發展。應該形成這樣的企業風氣。
為此,我總是利用各種機會與員工談話,努力使大家具備相同的思維方式。并舉辦酒話會,與員工促膝而坐,在互相干杯之余,進行心對心的坦率交流,求得互相理解。我總是盡可能制造這種與員工交談的機會。
因為平時做了這樣的努力,一旦遭遇蕭條,不能光說好聽的話了,“要更多地干活,經費要一降再降,但工資不會加,獎金發不出,請忍耐!”等等,
對員工而言有點苛刻的話到時非說不可。有的經營者以為平時與員工已經打成一片,員工理解企業的經營,與自己同心協力,所以到蕭條期就要求員工更加努力,要求員工做出自我犧牲。但想不到員工并不接受,出來抵制,企業內良好的人際關系完全沒有形成,事實擺在面前,經營者不禁愕然。
蕭條這種災難到來時,本該齊心協力克服困難,但往往就在這時員工卻眾叛親離,導致公司分裂,甚至企業崩潰散伙,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企業里這種人心混亂的征兆稍有顯現,經營者就應該認真地反省。與員工重新建立信賴關系該怎么做才好,要與員工坦率地交換意見,自己也要拼命思考這個問題,這點很重要。景氣好的時候這些問題不會顯現出來,但患難時才見人心。這時對企業內的人際關系不能一味地嘆息,而是應該徹底地思考如何改善,如何吸取教訓把今后的事情做好。